跳到主要內容
    :::

    文/陳瑞杰 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外科講座教授

     

     

    近年來,台灣發生的災難,包括雪山隧道火燒車、復航澎湖與南港空難、高雄丙烯氣爆、八仙塵爆、高雄維冠大樓倒塌、普悠瑪與太魯閣列車出軌等等,動輒造成數十人到百人傷亡。儘管衛生福利部推動緊急醫療網迄今已屆20多年,在硬體建置、人員培訓以及體系運作模式,均已具備相當規模,且成效良好。但這些緊急事故所需的救護量能,仍都遠超過當地醫療體系負荷,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助。因此,嚴格地考驗政府與醫療機構的應變量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災難」的定義:處理該事件所需的資源遠超過該地區所能提供,就稱為災難。在承平時代,有災難發生只要出動軍警消,以及跨縣市衛生與醫院救援,就可妥善處理。然而,戰爭也是災難,且屬於超大型的災難,它將造成大範圍財產與性命損失,更有賴全民全員有計劃地投入準備。

     

    應廣設第四級外傷中心,增強急救醫療韌性

    個人從事急重症與外傷醫療實務超過30年,也參與外傷安全教育與防治。傷害防治三部曲,包括事故前、中、後。以汽機車事故為例,不只是事故前安全外傷中心,給予適時適確治療。以上說明,任何緊急醫療及災難救護,不是只靠個人或是一家醫院,而是需要整個系統。

    截至2023年,全台灣總計醫療院所共有480家,專責急救責任醫院計206家,約占醫院總家數43%,分別為重度級46家、中度級77家及一般級83家,透過14個急診轉診網絡,來相互支援與區域聯防。而且每四年一次「急重症分級評鑑」,除了確保國內外傷急救系統品質外,更能與時俱進。

    台灣一旦發生災難與戰事,全民與社區韌性將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台灣有高達2萬多家診所,274家非急救責任醫院、374家衛生所,這些醫療院所,比中大型醫院更深入社區,如何運用民間醫護量能,及時提供第一線的緊急救護,再將中、重傷患後送至急救責任醫院。因此,建議要廣設「第四級外傷中心」,等同於急救站,來因應多變大環境。這需要由上而下,從組織架構、編組、經費、資訊等各面向來規劃建置新系統。

    除了醫療體系在組織上能緊急轉換成韌性系統,台灣還必須建構一套數位韌性通聯系統,具有線上與離線的轉換,與電子傷票、數位病歷標準化建置,以幫助急救與醫護人員快速分類與紀錄傷患,及時共享資訊。

     

    個人、社區與醫界都要有應變各種災難的整備

    今年臺灣外科醫學會年會,於3月18、19日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由於疫情停辦兩年,今年參加者十分踴躍。其中,與臺灣外傷醫學會共同主辦的「戰傷救治特別論壇」,引起許多迴響。當天,與會者有仍處於戰爭中的烏克蘭血管外科醫師Dr. Pavlo Kazonov;美國三軍大學醫學中心外傷與戰傷教授、退休空軍上校Dr. Mark Bowyer;以及南加大Dr.Matthew Martin,同樣也是美國三軍大學醫學中心外科教授。

    三位專家都提醒,面對急救治療環境鉅變,整體的醫療觀念都要改變,不能只停留在五星級醫院看診!

    烏克蘭醫師特別提醒,戰事對民眾與醫界,會造成太多不確定,包括醫院與救護車都可能是被破壞的標的。因此,除了強固既有的救護設施,醫師與民眾都需要被訓練以彈性與移動方式來應變。醫界不能停留在承平時代,只關注醫院評鑑與健保,必須也要具備應變各種挑戰的彈性與整備。

     

    國家、產業、機構的永續發展,在承平時代要強調淨零轉型,但災難來臨時,韌性應變將是首要,否則一切歸零。2020年爆發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台灣表現亮眼,但也感受到關鍵防疫物資、疫苗、快篩試劑的即時製造、驗證、供需,關係到國家韌性。如今,疫情已經降級,但部分國內的醫材與藥品,仍常聽聞不預警的供應斷鏈。

     

    面對大自然與人為各種大型災難,如何把承平時的運作及架構,可以有條不紊在一聲令下,轉換成緊急韌性系統,這才是智慧。同時,我們也要宣導,各層次整備對個人、社區、醫院,甚至整個社會只有更安全、更和諧。例如全民韌性,使全民能擁有緊急救護技能、整備家中應變物資,平時也能自救救人;韌性社區則是讓民眾熟知就近之醫療處所,或可用社區醫護資源,平時也可利用既有醫護能量,來照顧社區內長者與弱勢;韌性醫院可藉由流程精實、衛藥材庫存管控,強固水電能源,韌性數位通聯,平時也可節能減碳,節省成本,讓醫院更具競爭力。

     

    總之,國內各界對備戰與避戰或有許多不同見解。但是相信大家對於整體社會一起來增強對災難韌性,及早準備,應該有志一同,毫無懸念才是。

     

     

     

    文章出處

    名家廣場【另一種永續:臺灣醫界的韌性整備】   (工商時報)

    自由廣場》戰傷救治特別論壇 台灣醫界的韌性準備 (自由時報)

    臺灣醫界的韌性整備 - 另一種永續 (環球生技)

     

    #臺北醫學大學 #陳瑞杰董事長 #醫療韌性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