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北醫大歡度65周年校慶

「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北醫大歡度65周年校慶

臺北醫學大學65周年校慶典禮,今年以「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為主軸,現場貴賓雲集,並頒發113學年度傑出校友獎,大家一同切蛋糕,祝福臺北醫學大學65歲生日快樂。
賀!北醫大學者榮獲國家級殊榮 展現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

賀!北醫大學者榮獲國家級殊榮 展現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

臺北醫學大學五位教師榮獲113年度國家級獎項,包括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涵蓋醫學、醫工、藥學及護理等領域,展現北醫大堅強的科研實力與跨領域學術成就。
推動高齡智慧住宅與復能 護理學院榮獲2025《遠見》USR楷模獎

推動高齡智慧住宅與復能 護理學院榮獲2025《遠見》USR楷模獎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於榮獲 2025《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永續課程楷模獎」,獲獎課程《高齡者智慧住宅與復能》,聚焦獨居長者居住安全,導入虛擬實境、輔具開發與AI創新技術,落實以學生為核心、與社區共創的教育理念。
2025 QS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居全球第27名 蟬聯全國第一

2025 QS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居全球第27名 蟬聯全國第一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 QS公布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臺北醫學大學在「護理學」(Nursing)領域持續保持世界前50名,名列全球第27名,蟬聯國內大學排名第一名,表現相當亮眼。
北醫體系引領永續發展 雙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北醫體系引領永續發展 雙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臺北醫學大學體系永續發展再獲肯定!北醫大與雙和醫院在113年國家永續發展獎中分別榮獲「教育類」和「民間團體類」獎項,展現在教育、醫療與社會責任具體且創新的永續卓越表現,此次獲獎更彰顯北醫體系在教育創新及綠色醫療領域上的領導地位。
:::

 

 

       臺北醫學大學「113年度校務發展委員會」7月5日於信義校區誠樸廳隆重召開,會中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校內外委員、一級單位主管以及研究團隊參與,共同討論北醫體系的未來校務發展與研究方向。這場會議的目的是調整校務發展策略,同時提升校務品質。

       本次會議由吳麥斯校長主持,與陳瑞杰董事長、北醫董事張文昌院士、沈哲鯤院士、曾志朗院士、葉篤行院士、莊德茂院士、羅浩院士、黃金生院士、施益民講座教授、李吉仁教授、林宏榮院長、何弘能總顧問、副校長們、主秘、附屬醫院院長、教職員代表以及學術與行政一級主管等80多位與會者,共同探討北醫體系的未來發展。

 

       陳瑞杰董事長致詞表示,首先代表董事會感謝各位校內外委員,每年都給北醫很大的指導與建言,今年有別以往,特別整合「精準健康」、「癌症轉譯」、「神經科學」、「胸腔科學」及「新興特色」五大主題,強調團隊橫向整合及聚焦研究主軸。

 

       吳麥斯校長在致詞暨整體校務報告中提到,北醫大發展的4大重點:價值醫療、數位加值、人才友善、永續發展。北醫體系近年來的研發成果屢獲國家肯定,未來將持續深耕 TMU One Campus 概念,致力於推動「價值醫療」、「數位加值」、「人才友善」及「永續發展」等面向。這包括導入 Gen AI 於日常,讓醫護及教職同仁更優雅的工作,發展對地球更友善的醫療教育體系,並持續提升醫療能力、品質、教育和研究,與國際接軌,強化國際研究機構合作,推動人才培育,進一步打造生醫創新創業生態系,發揮北醫大的社會影響力。

 

 

        

 

 

       劉景平研發長接續報告「北醫大研究發策略」,從北醫體系整體的研究現況談起,未來強調發展有影響力、有價值的研究,不僅要與全球趨勢相符,而且必須鏈結學院特色與精準健康研究,發展跨域精準特色研究,今年校發會依照五大主題由各特色研究團隊進行報告,再接著綜合討論,多位院士、校院主管等委員,均熱烈發言給予回饋及建言,雙方交流激盪出許多研究火花與共識。

 

 

       

 

 

       「主題一:精準健康–從單基因到多基因突變」由周德盈教授針對「精準健康平台–基因、環境、數據」主題短講,緊接著是邱昭華教授分享「肺癌精準計畫–從組織到液態活檢」,接續由北醫大主秘吳逸文副教授闡述「代謝性疾病–整合基因與暴露體學」,在綜合討論時,委員施益民教授提到,上述研究非常有亮點,可以充分表現出北醫大的特色;林宏榮院長提到,一個團隊不能只兩個人打前鋒,全部的人都要跟上來;黃金生院士、莊德茂院士皆強調,人才培育及保留既有的人才都很重要,吳麥斯校長回應,人才是北醫大非常重要的資產,未來會持續強化跨校院的合作,並加快培育人才的速度,讓研究走得更穩健。

 

 

       

 

 

       「主題二:癌症轉譯–從DNA到RNA」由徐宗溢副教授分享「膠質母細胞瘤–探索基因表現與脂質代謝」,與張哲菖副教授談「惡性兒童腦瘤–精準治療策略」,以及施景文副教授講「口腔癌–非編碼RNA液態活檢的應用」,著重RNA療法的國際發展現況,優化及開發液態活檢及臨床試驗。

 

 

       

 

 

       「主題三:神經科學–從腦創傷到腦意識」則由莊建盈教授主講「腦創傷–輕度腦創傷其實很傷」,接著周思怡教授講授「神經退化與失智–CCL5的角色」,也讓失智症治療出現新曙光!再來是陳澂毅教授分享「認知科學–從意識到精神醫學」,綜合討論時,臺北神經醫學中心蔣永孝強調,神經醫學是北醫體系的重要亮點,從重度腦創傷到輕度腦創傷,從公共衛生到流行病學,北醫體系都有完整又優秀的研究,羅浩院士、莊德茂院士也都給予肯定。

 

 

       

 

 

       「主題四:胸腔科學–從發炎到纖維化」則邀請陳冠元醫師,從「COPD–免疫耐受性的發炎基礎」,第二位是韓嘉莉副教授報告「空氣汙染–ITIH4的機制與藥物開發」,以及鍾啟禮教授談「嚴重氣喘–纖維化的解方」,綜合討論時,李岡遠副校長提到,未來將集中火力,不管是人才培育及國際合作,都將展現北醫體系胸腔醫療的實力。

 

 

       

 

 

       最終場「主題五:新興特色–從深化到未來」,則由張偉嶠教授分享「腫瘤抗原–個人化的癌症疫苗」,接著由蔡坤志教授談「類組織–藥物開發的進階平台」,最後由醫學院院長胡朝榮教授,介紹「腦機介面–高齡者的復能」,未來可應用在有關「高齡者的復能」、「數位孿生資料庫」等面向,並結合本校醫學院、公衛、護理、營養及管理學院展開跨校跨國等合作,引領未來研究的發展。

 

 

       

 

 

       在最後綜合討論及結語時,多位專家學者與院士除肯定本校辦學成效之外,亦針對各研究主題提出多項精闢建言,其中李吉仁教授提到,此次校發會可以看到北醫體系的行動整合更明顯了,不僅盤點、整合跨單位及跨領域的資源,也建立真正的平台化,鼓勵北醫持續往這個方向推進。羅浩院士亦提及,經過整日報告可得知北醫大的願景及發展策略已非常清楚,且有強大的研究動能值得學習,也期待聚焦的項目能持續有成果展現。本校後續亦將會議所提建言納入整體校務發展規劃,持續朝國際一流醫學大學邁進。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