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臺北醫學大學於2025生技展精彩呈現17項智慧醫療技術,聚焦「Ambulatory(檢測)、Acute(治療)、Advanced(照護)」三大核心,從預防到照護全面佈局,展現打造未來醫療照護的研發實力。此次展出不僅體現北醫臨床導向的創新動能,也呼應研發處與事業處共同推動的「創新創業研發雨林」策略,進一步落實雙和醫院與生醫園區資源整合,建構永續生醫生態系的具體成果。

     

     

    在智慧醫療的探索中,北醫從「預見疾病」出發。器官晶片模擬腦血屏障、AI驅動的肺癌多模決策系統,讓診斷更快、更準、更貼近個人化健康管理。結合新創能量,癌症數據分析平台與免疫疾病圖譜持續拓展精準醫學的邊界,落實「未病先防」的願景。

     

     

    回應臨床挑戰,北醫在治療端展現即時應對力。從附設醫院開發的智慧內視鏡影像系統,到AI輔助腦部病灶判斷平台,再到新世代Armed-T免疫細胞療法,每項技術都緊扣醫療現場,實現智慧與療效並進。

     

     

    照護不只是延伸,更是深化。北醫導入生成式AI與感測科技,重新定義醫療中的陪伴角色。由周百謙醫師團隊研發的「多數據呼吸監測裝置」,透過聲學與生理訊號整合,打造遠距與慢病照護的新典範;張詠淳教授則運用AI優化急診問診,讓科技在第一線真正「聽懂」病人需求。

     

    RespiroWatch Inc 為北醫大培育之新創潛力團隊,結合周百謙醫師深厚臨床經驗,開發穿戴式呼吸監測與氧氣供應整合方案,打造兼具偵測、診斷與治療功能的一體化呼吸照護生態系,創新科技有效減輕醫護負擔,提升照護品質與臨床預後。

     

     


    圖說:北醫附醫周百謙醫師(右)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RespiroWatch Inc共同開發穿戴式呼吸監測與氧氣供應整合方案,提升照護品質與臨床預後。

     

     

    這17項展出技術,是北醫推動「從臨床到市場」願景的重要縮影,亦展現TMU SPARK計畫長期輔導與鏈結產學醫創平台的具體成效。透過研發處統籌創新技術驗證,事業處協助市場轉譯與商業模式導入,並結合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與雙和醫院之臨床驗證場域與北醫生醫園區產業鏈資源,北醫已構建起涵蓋研發、轉譯、驗證與商品化的完整創新體系。未來,北醫將持續以「從臨床到創新,從技術到價值」為目標,邁向亞洲智慧醫療創新樞紐。

     

     


    圖說:參與本次生技論壇「Session 9:Smart HealthCare」的嘉賓,(左起) 北醫大李岡遠副校長、吳麥斯校長、鴻海研究院李維斌執行長、Amarex Taiwan執行長Chia-Hua Maggie Ho及北醫大陳瑞杰董事長。

     

     

    在2025生技展論壇中,臺北醫學大學於「Session 9:Smart HealthCare」專場也在7月25日精彩登場,由北醫大李岡遠副校長主持,邀集北醫大陳瑞杰董事長、吳麥斯校長、鴻海研究院的李維斌執行長及Amarex Taiwan執行長Chia-Hua Maggie Ho等人共同探討AI與精準醫療如何重塑醫療未來。陳瑞杰董事長以「Reshaping the Future Healthcare with 'Gen' Medicine」為題,揭示基因醫療的顛覆潛力,重構疾病預防與個人化治療的新範式。接續由吳麥斯校長分享「AI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深入剖析北醫如何將人工智慧導入臨床場域,優化決策、提升照護效率。來自鴻海研究院的李維斌執行長,則以「AI is Transforming Healthcare」為題,直指AI在醫療產業中的潛力與風險平衡,揭開數據驅動醫療的潘朵拉盒子。而Amarex Taiwan執行長Chia-Hua Maggie Ho,則剖析AI醫材從技術開發走向FDA核可的實務路徑,為醫療新創團隊提供關鍵指南。論壇內容橫跨臨床、法規、產業等多元視角,具體展現北醫在智慧健康領域的前瞻視野與實戰經驗。

     

     

    誠摯邀請各界先進於7月24日至7月27日蒞臨南港展覽館一館「2025台灣生技展」,一同見證北醫大體系智慧醫療創新成果,攜手推動未來照護的全新篇章!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