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一位心碎的媽媽,在年後終於放手,讓她最愛的漂亮女兒進行腦死判定,捐出器官造福更多需要的器官衰竭病患。
    這次我們器官勸募團隊答應媽媽,女兒捐出的器官,在大體縫合時,會放入乘載著感謝與祝福的3D列印器官。
    在捐贈完成離開手術房之前,團隊成員幫女兒化了淡妝,蓋上棉被,看起來就好像剛下了班有點累,想小憩片刻,等等才要吃晚餐的模樣。在這個最容易感傷令家屬崩潰不捨的時刻,媽媽卻意外地沒有大哭特哭,臉上露出了安心的表情,因為媽媽知道,女兒讓更多家庭能夠繼續一起過年。
    《以上文章節錄自Facebook粉專「腦血管、脊椎、神經外科 - 陸惠宗醫師」》
    為什麼需要3D列印器官?
    雙和醫院在一次的器官捐贈過程當中,碰上一位媽媽提到希望在女兒捐贈器官後,能夠維持大體的外觀,為了撫慰家屬的想念,讓媽媽能夠安心,在醫師細心縫合大體時,同時放入3D列印器官,來保持大體外觀的完整性。
    也透過這次的契機,希望未來藉由3D列印器官,除了能夠作為取出器官後體內空腔的支撐,同時撫慰家屬的心,讓死者得安息,生者得安慰。
    本工作坊邀請到雙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與社工室,讓學員了解器官捐贈的意義,並運用線上課程先修3D列印技術,後由3D列印認證教師帶領學員分組加工器官模型。希望透過學員們的手來製作3D列印器官,提供給醫院以填補器捐者生命中的空缺,也讓家屬們得到安慰。
    台灣器捐主要遇到的瓶頸,還是台灣社會仍有「死留全屍」的觀念,在台灣還有很多器官衰竭的患者苦苦等待活下去的機會,為了解決此問題,北醫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雙和醫院首次跨領域合作,舉辦第一場創新體驗工作坊『醫療3D列印填補器捐者生命中的空缺』。藉由創創中心多年實作3D列印之經驗,選用能火化且與器官同為有機物玉米粉為材料,教導學員器官捐贈的正確知識與理念,並訓練學員3D列印切片軟體與成品後加工教學,傳達正確器捐知識,學習新科技同時也能撫慰家屬的心,讓死者得安息,生者得安慰。 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主題】醫療人文關懷工作坊--填補器捐者生命中的空缺
    【講師】
    創新創業教育中心 蕭宇成主任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 陸惠宗醫師
    雙和醫院 社工室
    北醫附醫 張庭維醫師
    3D列印認證教師 王彥成、陳致寬
    【報名連結】:https://ieec.tmu.edu.tw/activity/content/139
    【先修教材】參與工作坊前,請先觀看影片認識3D列印基礎知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
    【時間】2022.03.26 (六) 10:00-17:00
    【地點】杏春樓 1F&B1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