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創立於1960年,以培育「具人文關懷、創新能力及國際觀的醫療生技人才」,秉持「人文關懷、誠信正直、創新卓越、團隊合作、社會服務」之核心價值,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具社會影響力之創新型大學」為定位,邁向「具高品質的國際一流醫學大學」為目標。
本校現況
本校自2000年改制為醫學大學,共有「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五學院。為符合本校重視人文教育與發展轉譯醫學之目標,於2010年成立「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及「醫學科技學院」;另為培養醫工技術專才與整合資訊及創新管理人才,2015年成立「醫學工程學院」及「管理學院」;2016年增設「營養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 2018年新設跨領域學院,透過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跨領域學習中心,以及數位自學中心,建構跨領域學習環境,強化學生跨域能力。2022年共計11學院、1通識教育中心、15系(組)及46研究所,統計至2024.6.1止,計有專任師資715人,助理教授以上教師佔97.2%,在校學生6千餘名,創校至今已培育近5萬名畢業校友,分佈海內外醫療機構、學術單位及產業界。本校擁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市立萬芳醫院、部立雙和醫院及新國民醫院,2012年整合三院癌症醫療系統成立「臺北癌症中心」;2017年成立「臺北神經醫學中心」,以臨床為主軸,發展整合性神經醫學;2024年經營臺北市首家委託醫學大學經營管理之行愛住宿長照機構,共計有七所優質附屬機構。目前總床數約3,300床,總教職員工數達9,000餘人,已是具有完整規模之醫學大學,積極邁向「國際一流醫學大學」。
本校發展沿革
1960年6月1日,在胡水旺、徐千田兩位醫學博士與醫學教育人士的奔走下,創辦了臺北醫學院(現臺北醫學大學)。從三間鋁皮屋開始,小自玻璃管,大至土地、房舍,皆為私人捐助。當年從醫、牙、藥三個學系開始,到今天的11個學院;從250名新生,到現在近5萬名遍佈海內外各界的菁英。走過篳路藍縷的半世紀,歷經了18屆董事會、10任董事長、11任校長。他們胼手胝足地傳承了本校「誠樸」精神,引領北醫大成就各項非凡的成績。
◎ 1960年 臺北醫學院創立
◎ 1976年 附設醫院開幕
◎ 1997年 接辦萬芳醫院(OT)
◎ 2000年 升格臺北醫學大學,共五學院
◎ 2002年 萬芳醫院榮獲第12屆國家品質獎
◎ 2004年 萬芳醫院通過醫學中心
◎ 2008年 雙和醫院開幕(BOT)
◎ 2009年 三附屬醫院通過JCI國際醫院評鑑
◎ 2010年 臺北醫學大學榮獲第20屆國家品質獎
◎ 2011年 擴增為七學院
◎ 2011年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榮獲第21屆國家品質獎
◎ 2012年 雙和醫院榮獲第22屆國家品質獎
◎ 2013年 成立整合三院癌症醫療系統的「臺北癌症中心」
◎ 2015年 增加「醫學工程學院」、「管理學院」為九學院
◎ 2015年 接受委託運營管理「臺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
◎ 2016年 獲教育部通過增設「營養學院」,原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改名「公共衛生學院」,共十學院
◎ 2016年 臺北癌症中心正式動工興建
◎ 2017年 臺北醫學大學大安校區揭牌啟用
◎ 2018年 獲教育部通過增設「跨領域學院」,共十一學院
◎ 2018年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正式揭牌
◎ 2019年 擘畫《北醫2030—未來十年願景發展白皮書》
◎ 2020年 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開幕
◎ 2021年 發表《2020年社會責任報告書》,顯示北醫大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發揮大學社會影響力的決心
◎ 2022年 蔡萬才癌症大樓及質子中心正式啟用
◎ 2022年 教育部核定雙和校區
◎ 2024年 接受委託經營管理「臺北市立行愛住宿長照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