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25THE影響力排名 北醫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

2025THE影響力排名 北醫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

北醫大於2025年THE影響力排名全球總體101–200名,台灣私校第一。並在SDG3健康與福祉表現卓越,名列全球第18,展現其在醫療、公共衛生與永續發展的國際影響力與實質貢獻。
「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北醫大歡度65周年校慶

「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北醫大歡度65周年校慶

臺北醫學大學65周年校慶典禮,今年以「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為主軸,現場貴賓雲集,並頒發113學年度傑出校友獎,大家一同切蛋糕,祝福臺北醫學大學65歲生日快樂。
賀!北醫大學者榮獲國家級殊榮 展現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

賀!北醫大學者榮獲國家級殊榮 展現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

臺北醫學大學五位教師榮獲113年度國家級獎項,包括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涵蓋醫學、醫工、藥學及護理等領域,展現北醫大堅強的科研實力與跨領域學術成就。
推動高齡智慧住宅與復能 護理學院榮獲2025《遠見》USR楷模獎

推動高齡智慧住宅與復能 護理學院榮獲2025《遠見》USR楷模獎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於榮獲 2025《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永續課程楷模獎」,獲獎課程《高齡者智慧住宅與復能》,聚焦獨居長者居住安全,導入虛擬實境、輔具開發與AI創新技術,落實以學生為核心、與社區共創的教育理念。
2025 QS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居全球第27名 蟬聯全國第一

2025 QS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居全球第27名 蟬聯全國第一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 QS公布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臺北醫學大學在「護理學」(Nursing)領域持續保持世界前50名,名列全球第27名,蟬聯國內大學排名第一名,表現相當亮眼。
北醫體系引領永續發展 雙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北醫體系引領永續發展 雙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臺北醫學大學體系永續發展再獲肯定!北醫大與雙和醫院在113年國家永續發展獎中分別榮獲「教育類」和「民間團體類」獎項,展現在教育、醫療與社會責任具體且創新的永續卓越表現,此次獲獎更彰顯北醫體系在教育創新及綠色醫療領域上的領導地位。
:::

免疫檢查點PD-1的發現為癌症治療帶來新變革,臺北醫學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則破解癌症治療的下一道關卡:「死亡檢查哨 (Death Checkpoint)」,找到癌症患者的抗藥性原因,同時發展出基因療法,未來可望搭配化學治療或免疫療法,大幅提升療效逾9成,不僅成果令人振奮,更率全國之先,首登國際頂尖「自然癌症 (Nature Cancer) 期刊」

癌症發生率年年攀升,如何讓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刻不容緩,但現代醫學對於胰臟癌等高度抗藥性的癌症幾乎是束手無策,臺北醫學大學蔡坤志醫師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Valerie Weaver教授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則有突破性發現,找到抗藥性的根本原因-「死亡檢查哨」。這是繼2018年諾貝爾獎有關癌症免疫檢查哨 (Immune Checkpoint) 的發現後,與癌症抗藥性研究相關的突破性發現,該研究成果甫於今年六月刊登於國際頂尖「自然癌症 (Nature Cancer) 期刊」,該期刊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IF)為23.177。

(全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2-00375-0)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同時是萬芳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的蔡坤志醫師指出,傳統的化學治療僅能抑制約百分之三十的癌症生長,近年興起的免疫療法也僅對約百分之十五的病人有效,而團隊研究發現,癌細胞具有自我保護的「死亡檢查哨 」機制,患者體內的NCOR2蛋白,會抑制訊息傳導,讓癌症對於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免疫治療有頑強的抗藥性,而如何突破「死亡檢查哨」這個機制,將大幅影響癌症治療的效果。

 

北醫大研究團隊並根據研究成果進一步開發可以有效克服抗藥性的創新基因療法,蔡坤志醫師說明,小鼠實驗發現,創新基因療法搭配現有的化療、免疫療法等治療方式,可以大幅增進療效,包括乳癌、胰臟癌的治療效果高達九成以上。

 

    蔡醫師指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實體固態腫瘤在尚未接受治療前就已經具有抗藥性,不僅無法對化學治療產生反應,同時也對身體自然產生或是外部給予的免疫細胞無感。而研究團隊透過由新鮮人體腫瘤培養,比較抗藥性與對藥物敏感的「人源腫瘤類組織 (Patient derived organoids)」,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與蛋白質陣列分析發現,由 NCOR2與HDAC3蛋白組成的表基因 (Epigenetics) 調控機制,會在癌細胞接收化學治療或受免疫細胞攻擊後,抑制與細胞死亡及發炎有關的信息傳導網絡,從而關閉了癌細胞死亡的路徑,而此一機制,也就是「死亡撿查哨 (Death Checkpoint)」,更是各類實體癌症接受化學治療或是免疫療法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令人振奮的是,研究團隊並根據該突破性發現,進一步開發可以有效克服「死亡檢查哨」的先進癌症基因療法,稱為NCOR2誘餌 (Decoy of NCOR2)。蔡坤志醫師表示,NCOR2誘餌以病毒載體輸送至癌細胞核後,可與NCOR2競爭並釋放原本被其抑制的細胞死亡與發炎信息傳導,亦即促使信息傳導能正常運作,包括胰臟癌、乳癌或腦癌等具有抗藥性的癌細胞將可重新對於化學治療或是免疫細胞有反應,讓癌症患者獲得有效治療。目前研究團隊已利用高度臨床相關性的人源化動物實驗中確認,也就是透過將新鮮人體腫瘤組織植入小鼠,以高度模擬真實腫瘤狀態的動物模式進行實驗,確認此NCOR2誘餌基因治療可以大幅提升乳癌的化學治療或抗PD1免疫療法的療效至九成以上,同時也能抑制大部分腫瘤復發的比率。

蔡坤志醫師強調,北醫大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跨國合作研究,雙方除密集線上會議討論、分享研究進度,也明確分工加快研究效率,例如基因轉殖鼠動物實驗及腫瘤類組織培養與試驗,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執行,而北醫大團隊則可更有效率的進行生化及分子實驗,包括後續基因治療的開發,雙方強強聯合,達成雙贏。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