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25THE影響力排名 北醫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

2025THE影響力排名 北醫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

北醫大於2025年THE影響力排名全球總體101–200名,台灣私校第一。並在SDG3健康與福祉表現卓越,名列全球第18,展現其在醫療、公共衛生與永續發展的國際影響力與實質貢獻。
「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北醫大歡度65周年校慶

「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北醫大歡度65周年校慶

臺北醫學大學65周年校慶典禮,今年以「閃耀65 引領健康新時代」為主軸,現場貴賓雲集,並頒發113學年度傑出校友獎,大家一同切蛋糕,祝福臺北醫學大學65歲生日快樂。
賀!北醫大學者榮獲國家級殊榮 展現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

賀!北醫大學者榮獲國家級殊榮 展現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

臺北醫學大學五位教師榮獲113年度國家級獎項,包括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涵蓋醫學、醫工、藥學及護理等領域,展現北醫大堅強的科研實力與跨領域學術成就。
推動高齡智慧住宅與復能 護理學院榮獲2025《遠見》USR楷模獎

推動高齡智慧住宅與復能 護理學院榮獲2025《遠見》USR楷模獎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於榮獲 2025《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永續課程楷模獎」,獲獎課程《高齡者智慧住宅與復能》,聚焦獨居長者居住安全,導入虛擬實境、輔具開發與AI創新技術,落實以學生為核心、與社區共創的教育理念。
2025 QS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居全球第27名 蟬聯全國第一

2025 QS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居全球第27名 蟬聯全國第一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 QS公布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臺北醫學大學在「護理學」(Nursing)領域持續保持世界前50名,名列全球第27名,蟬聯國內大學排名第一名,表現相當亮眼。
北醫體系引領永續發展 雙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北醫體系引領永續發展 雙獲國家永續發展獎

臺北醫學大學體系永續發展再獲肯定!北醫大與雙和醫院在113年國家永續發展獎中分別榮獲「教育類」和「民間團體類」獎項,展現在教育、醫療與社會責任具體且創新的永續卓越表現,此次獲獎更彰顯北醫體系在教育創新及綠色醫療領域上的領導地位。
:::

 

圖說:臺北醫學大學2019年成立全國第一所AI 醫療「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已培育40名畢業生投入智慧醫療領域,引領未來教育的發展。

 

 

       醫療結合AI人工智慧已成顯學,為全力培育跨領域生醫人才,臺北醫學大學自2019年於醫學院下成立全國第一所AI結合醫學的「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今年已邁入第六屆,招生年年創新高,迄今已培育40名畢業生投入智慧醫療領域,今年更規畫於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新增AI教學組別,提供學生修讀人工智慧在醫學上的應用(AI in Medicine)最好的選擇。

 

 

圖說:北醫大醫學院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成立邁入第六屆,招生年年創新高,不僅培育AI醫學人才,更引領未來醫學教育的發展。

 

 

       北醫大在AI領域布局已久,從最早1998年設立全國第一間醫學資訊研究所,迄今提供人工智慧課程逾25年,2016年於管理學院增設「大數據科技與管理研究所」,2017年開辦跨領域學院「大數據微學程」,並於2019年首創「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今年也加速數位轉型,陸續完成三家附屬醫院「醫療資訊3.0」系統的升級,完成AI醫療的最重要基石,全力邁向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

 

 

       因應生成式AI發展趨勢,愈來愈多大學開設AI醫療相關在職專班,北醫大醫學院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成立五年,目前修讀學生有41名,今年共有36人報考,最終錄取21人,其中有11人是臨床醫師,另外10人為呼吸治療師、放射師及藥師等醫事人員,其中也有完全來自跨領域產業界的工程師。

 

 

       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主任彭徐鈞表示,有別於其他大學所開設的AI在職專班多偏向以理工為主導,北醫最大優勢是有完整醫療體系,提供豐富的臨床資源與師資陣容,以解決醫療現場的臨床痛點為核心,臨床醫師、醫學工程背景學者、產業專家各佔三分之一,加上3家附屬醫院龐大的臨床醫療體系,得天獨厚的條件,提供學生充分的臨床資源及落地場域,師資相當齊全。

 

 

      

圖說:(左圖)AI專班校友程春燕,以快篩搭配AI基因判讀,提升肺癌早期檢測為題參賽獲獎;(右圖)醫學院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主任彭徐鈞(中),2023年8月獲國研院「研發服務平臺亮點」佳作。

 

面對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破壞性科技等挑戰,彭徐鈞指出,在課程規劃上的亮點,除了原本著重的AI領域基本技能,如「基礎、進階程式語言」、「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醫療應用」等必修,也會規畫課程結合目前最夯的生成式AI,與國網中心合作交流,與廣達、華碩及緯創等產業鏈結,邀請專家來演講、授課,實際演練掌握最新AI發展趨勢,讓學生可以真正進入場域,把研究產學化。

 

       彭徐鈞舉例,他指導的學生之一,來自林口長庚的新陳代謝科醫師,透過甲狀腺超音波影像結合AI深度學習技術,研發出可自動偵測甲狀腺腫瘤,進而判讀腫瘤良惡性的非侵入性檢查方式,已獲證發明專利,準確度高達75%至95%。另一名專班校友程春燕,以快篩搭配AI基因判讀,提升肺癌早期檢測為題參賽獲獎。

 

       歷屆學生不僅臥虎藏龍,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項學術發表與創新發明競賽,也與指導教授持續合作,為解決臨床痛點造福病患,從原本師生關係昇華為志同道合的創業合作夥伴;為強化產業鏈結,北醫大雙和校區規劃Biodesign Center、生醫加速器、創新育成中心及產業共同研發中心,並提供產業進駐空間,打造大學、醫中、產業「三位一體」的生醫園區,激盪出更多AI時代的醫療火花,為國內培育更多人工智慧醫療產業的人才。

 

 

相關新聞報導:

AI+醫學夯!北醫大推智慧醫療碩專班 工程師也來讀 - 聯合報 20240321

落實醫學應用 北醫大臨床所博班擬增AI教學組 – 中央通訊社 20240321

智慧醫療成顯學 北醫大臨床博班擬增AI組 – 青年日報 20240321

引領未來醫學教育 AI人才培育首選北醫 – 台灣新生報/Yahoo新聞 20240321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