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醫碩博甄試、EMBA招生中! TMU Grad & EMBA Open!

北醫碩博甄試、EMBA招生中! TMU Grad & EMBA Open!

115學年度臺北醫學大學碩、博士班甄試入學及EMBA熱烈招生中,誠摯邀請具學術潛力與研究熱忱的您,加入北醫、共創卓越學術新篇!Join TMU and embark on your journey of academic excellence.
北醫大體系61位學者 入選2025全球Top 2%頂尖科學家

北醫大體系61位學者 入選2025全球Top 2%頂尖科學家

「2025年全球Top 2%頂尖科學家名單」,臺北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61位學者入選,其中31位列入終身科學影響力榜、46位登上年度榜,16位同時入選雙榜。研究涵蓋醫學、藥學、護理、公共衛生與AI醫療等領域,展現TMU卓越科研實力與國際影響力。
北醫體系三院入選2026全球智慧醫院 Top 350

北醫體系三院入選2026全球智慧醫院 Top 350

美國《Newsweek》與全球數據平台 Statista 公布「2026 全球最佳智慧醫院排行榜」,北醫體系三家附屬醫院–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全數上榜,展現北醫在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上的深厚實力與國際競爭力。
北醫體系榮獲環保獎銀級殊榮

北醫體系榮獲環保獎銀級殊榮

北醫大與雙和醫院榮獲第7屆「國家企業環保獎」銀級獎,展現教育與醫療的永續成果,校院推動節能減碳、循環經濟、低碳生活及人才培育,持續邁向2050淨零願景。
北醫大勇奪5項未來科技獎與吳大猷獎

北醫大勇奪5項未來科技獎與吳大猷獎

臺北醫學大學榮獲2025未來科技獎五項大獎,展現AI醫療、智慧照護與精準醫療的創新實力,私校表現最亮眼!另有吳人傑醫師與羅偉成副教授同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再添科研榮耀。
2025THE影響力排名 北醫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

2025THE影響力排名 北醫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

北醫大於2025年THE影響力排名全球總體101–200名,台灣私校第一。並在SDG3健康與福祉表現卓越,名列全球第18,展現其在醫療、公共衛生與永續發展的國際影響力與實質貢獻。
賀!北醫大學者榮獲國家級殊榮 展現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

賀!北醫大學者榮獲國家級殊榮 展現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

臺北醫學大學五位教師榮獲113年度國家級獎項,包括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等,涵蓋醫學、醫工、藥學及護理等領域,展現北醫大堅強的科研實力與跨領域學術成就。
2025 QS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居全球第27名 蟬聯全國第一

2025 QS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居全球第27名 蟬聯全國第一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 QS公布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臺北醫學大學在「護理學」(Nursing)領域持續保持世界前50名,名列全球第27名,蟬聯國內大學排名第一名,表現相當亮眼。
:::
計畫說明:

為激勵本校跨領域之原創性轉譯醫學研究,結合臨床、基礎、流行病學、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領域,利用校級核心研究設施,以推動本校對外有競爭力的特色研究團隊、提高學術及臨床研究能量為目標,特辦理「臺北醫學大學轉譯創新研究計畫」徵求。

計畫徵求重點:
  1. 本計畫著重創新轉譯研究及研發成果的產學應用性。
  2. 重點徵求癌症轉譯、神經醫學、胸腔醫學、人工智慧醫療及其他創新研究領域。計畫如有使用RNA theranostics, Organoid Organ-on-chips或進行腎臟研究經審查推薦者,計畫將優先鼓勵。
  3. 人工智慧醫療領域請包含「市場分析及落地規劃(如醫療場域運用等)」內容並將列為計畫審查重點。
計畫徵求類型:
112年計畫執行期程,列為先導型計畫,先不列入執行年份計算。
【延續案】112成果報告(含預期成果之達成情形)暨113計畫書

【新 案】撰寫113計畫書

112成果報告內容以5頁為限;113計畫書以25頁為限

一、單一整合型計畫:
  1. 每一整合型計畫應至少3個子計畫為原則。計畫總主持人需同時主持 1 件子計畫並負責整合型研究計畫之整體規劃、協調、研究進度及成果之掌握。總主持人須負責團隊研究計畫之規劃、協調、研究進度及成果之掌握。計畫經費皆由總計畫主持人集中管理、分配及運用。
  2. 一位主持人以一件子計畫為限。
  3. 團隊組成要素:為提升年輕研究學者學術研究能力,每件整合型計畫如含至少一位45歲(含)以下(以計畫申請截止日為準)之研究學者擔任子計畫主持人,將另行認列加分。
  4. 構想書除了計畫內容外,還需包括:1強調創新轉譯及精準健康價值、2培養年輕研究者、3實質國際連結合作/共同發表論文、4產品應用及衍生新創導向、5運用本校重點核心研究設施、平台及臨床數據(data bank)
二、個別型計畫(限人工智慧醫療及其他創新領域,若主持人無法以整合型計畫提出,亦可提出個別型計畫,但以核定單一整合型計畫為優先。)
  • 申請資格及經費補助項目:
  1. 計畫申請人資格:本校專任教師或專任助理研究員以上資格之人員
  2. 經費使用項目:
  1. 癌症轉譯:僅限於業務費(實驗耗材、儀器使用費、臨時工資等)。
  2. 神經醫學、胸腔醫學、人工智慧醫療、其他創新、生醫科技領域:可編列人事費(專任、兼任研究助理)及業務費(實驗耗材、儀器使用費、臨時工資等)。
  1. 計畫補助:每件單一整合型計畫至多核定250萬元。以單一預算編號執行,2年期為原則,經費補助由評審小組核定之,每年進行年度考評,通過後始核發下一年經費。視預算調整補助期程。
申請方式及期限:分書面(計畫書)及口頭簡報兩階段
  1. 計畫書:收件截止期限為113110日(三),請依公告格式提出申請,並寄送電子檔至研發處,逾期不予受理。
  2. 口頭簡報:計畫書經審查通過者,將另通知主持人進行口頭簡報,主持人應於規定期限前提交口頭報告簡報檔(電子檔)。
  3. 修正計畫書:口頭簡報通過獲推薦後始撰寫修正計畫書及編列經費。
  4. 由研發處推薦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小組」陳請校方同意後進行審議。
  5. 本計畫申請書內容請遵循國科會學術倫理規範、臺北醫學大學暨附屬醫院學術倫理規範辦理。
計畫報告及績效考評
  1. 進度報告:由各中心及研發處不定期追蹤研究進度。
  2. 年度考評報告:每年年底進行年度考評報告書面審查及辦理簡報會議。報告內容請包含
(1)本年度之計畫執行進度、初步研究成果及具體績效(含質量化)等。
(2)新年度之計畫延續執行重點及預期績效達成目標說明等。若獲第二年延續型計畫者,需於規定期限前繳交修正計畫書(第一年計畫執行成果經委員建議需修正計畫內容方向者),始得核撥經費。
上開報告合併成1PDF檔,請逕送計畫承辦人。
  1. 總成果報告繳交:執行期滿後依規定繳交總成果報告,並應持續對外爭取政府大型計畫或國家型計畫補助。
結案規定:
通則:
  1. 計畫主持人須擔任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並以本校名義發表,論文需為Original full article
  2. 論文請加註補助計畫名稱及校內計畫編號。
  3. 補助計畫名稱:This work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prout Projec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in Taiwan.
  4. 獲刊登之研究成果論文,應繳交發表之論文 PDF檔案予研發處存查。
  5. 未依規定結案者,該團隊計畫主持人不得再提出本項補助申請(以2年為限)。
計畫類型 結案論文 外部單位計畫申請或執行
先導型 一篇論文  
個別型
  • 1年期:一篇論文
  • 2年期:一篇期刊領域排名前20%之論文
 
單一整合型
  • 1年期:一篇領域排名前20%之論文
  • 2年期:一篇期刊 IF≥10或領域排名前10%之論文
  • 癌症轉譯、神經醫學、胸腔醫學、其他創新領域:計畫期滿後,隔年需提出與前述研究主題相關之政府整合型計畫之申請紀錄或執行中之計畫核定清單佐證,方得繼續申請。
  • 人工智慧醫療領域:需申請pre-SPARKSPARK等產學計畫、申請或執行中之國科會整合型計畫(需結合臨床、生醫主題)
計畫承辦人:研究發展處 黃淑敏小姐,聯絡電話:02-273616617113,電子郵件:shu7112360@tmu.edu.tw
計畫期程規劃:
內容 日期 說明
計畫書撰寫 112/12 計畫徵求公告。
計畫書提交 113/1/10() 內容包括:題目、研究內容概要及預期達成之目標、參與研究人員、經費概算等。
書面審查 113/1 通知計畫書通過者進行口頭簡報。
口頭報告審查 113/2 1.主持人口頭簡報。
2.辦理評審小組會議審議後推薦。
修正計畫書撰寫 113/2 通知獲推薦團隊撰寫修正計畫書。
計畫書提交 113/3 繳交修正計畫書後方可建立預算,延後提供計畫書則延後開立預算
計畫核定 113/3  

 

研究發展處 敬啟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