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美國《Newsweek》與全球數據平台 Statista 共同發布的「2026 全球最佳智慧醫院排行榜(World’s Best Smart Hospitals 2026)」正式揭曉,臺北醫學大學體系三家附屬醫院——北醫附設醫院(排名第328)、雙和醫院(排名第333)、萬芳醫院(排名第339)齊入榜,首次參賽即奪得佳績,展現北醫體系在智慧醫療、數位創新與醫療治理上的卓越成果與國際競爭力。

圖說:「2026 全球最佳智慧醫院排行榜(World’s Best Smart Hospitals 2026)」正式揭曉,臺北醫學大學體系三家附屬醫院 — 北醫附設醫院(左)、雙和醫院(中)、萬芳醫院(右)齊入榜,首次參賽即奪得佳績。
三院齊上榜 智慧實力國際認證
此次榜單涵蓋30國共350家醫院,台灣共有13家醫院上榜。北醫附設醫院獲得智慧醫療成熟度3枚獎章,雙和醫院與萬芳醫院則分別獲得2枚與3枚獎章,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突顯北醫體系在智慧醫療推動上的整體實力。這不僅與全球知名醫療機構如梅約診所、克里夫蘭診所、麻省總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並列,更象徵台灣智慧醫療能量在國際舞台上受到高度肯定。
數位轉型:從系統整合到臨床落地
在陳瑞杰董事長與吳麥斯校長的全力支持下,臺北醫學大學自 2023 年啟動跨院資訊系統整合專案,並於 2024 年 3 月完成三家附屬醫院平台標準化工程。此專案奠基於「One Campus」整合策略,秉持「一個平台、資源共享、資料共用」的理念,成功建立具前瞻性的醫療資訊架構,為北醫體系智慧醫療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北醫體系近年來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已累積多項具體成果。吳麥斯校長指出,北醫體系結合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 GenAI)技術,自主建置TAIP-X(TMU AI Integrated Platform X)系統,不僅成功串聯三家醫院資料庫,更建構出符合北醫體系需求的資料架構與標準。此平台讓跨院資訊能夠即時、無縫共享,進一步打造高度整合的智慧醫療平台,全面邁向「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的願景。
2024 年 7 月,北醫體系更領先業界,將 生成式 AI 深度導入臨床場域,涵蓋病歷紀錄、護理交班、護理計畫與臨床自動化問答等應用,同時結合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技術,大幅簡化臨床流程並提升效率。
以護理交班為例,傳統書寫交班紀錄平均需耗時 6 至 11 分鐘,若每位護理師需交班 7 位病患,整體作業可能長達近一小時。透過 Gen AI 所生成的智慧交班報告,僅需約 10 秒即可完成,大幅減輕人員文書負擔,並有效釋放照護能量。
此外,北醫體系也導入 Smart IV Pump 遠端點滴監控系統,並將 AI 技術擴展應用至醫療影像判讀、用藥安全監控、生理數據分析等領域,持續強化臨床決策效能與病患安全。這些創新應用已廣泛獲得臨床第一線肯定,展現 AI 技術不再只是未來藍圖,而是已深度融入醫療日常的具體實踐。
持續邁向國際領航者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表示,三院齊入榜不僅是階段性的榮耀,更是一份長期的社會責任。展望未來,北醫體系正全力推進 HIMSS EMRAM 認證,力拼年底挑戰 Stage 7與數位健康醫療指標 (Digital Health Indicator, DHI) 評鑑。我們亦將持續深化生成式 AI應用,同時建構GPU以加速醫學影像診斷與判讀,有效提升臨床報告時效與創新應用落地,帶領北醫體系在智慧醫療的道路上,持續迭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