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23THE影響力排名 北醫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

【2023THE影響力排名 北醫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

2023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於6/1公佈,北醫大位居全球總體排名101~200名,其中於「SDG3: 健康與福祉」名列全球第6名,持續展現本校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視。
2023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 北醫榮獲全國私立一般大學組第1名

2023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 北醫榮獲全國私立一般大學組第1名

2023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最新榜單出爐,北醫自2021年之後,連續三年獲得全國私立一般大學組第1名,在大學治理、社會參與、教學承諾與環境永續等四大面向綜合評比皆獲得第1,持續打造永續校園。
【賀! 北醫全國大專盃比賽勇奪5冠】

【賀! 北醫全國大專盃比賽勇奪5冠】

本校運動校隊在112年度全大運及大專球類競賽勇奪橄欖球隊七人制公開組、羽球隊女子組單打及雙打雙料冠軍及滾球隊一般女子組一對一冠軍二連霸及定向越野公開女子組冠軍,共5金,是創校63週年以來最佳表現,莘莘學子,勇奪佳績,為校爭光!
賀!本校獲高教深耕第二期計畫私校第1名、全國第10名(一般大學)

賀!本校獲高教深耕第二期計畫私校第1名、全國第10名(一般大學)

本校獲教育部高教深耕第二期計畫私校第1、全國第10名(一般大學),並獲得「癌症轉譯研究中心」、「腦意識創新轉譯研究中心」2研究中心計畫
【2023年QS世界大學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躍升世界第38名】

【2023年QS世界大學護理學科排名 北醫躍升世界第38名】

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公佈,臺北醫學大學在護理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50名,名列第38名,國內大學第一,表現十分亮眼。
IOH x TMU 前進北醫大理想學系

IOH x TMU 前進北醫大理想學系

IOH 網站上目前有 70 支北醫大求學經驗分享,涵蓋 24個系所學位學程,讓教授與學長姐說給你聽!
【臺北醫學大學 彭汪嘉康講座教授榮獲中華民國醫療奉獻獎】

【臺北醫學大學 彭汪嘉康講座教授榮獲中華民國醫療奉獻獎】

恭賀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兼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彭汪嘉康院士榮獲中華民國第32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
:::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副教授謝尚逸研究團隊,首創「多醣合成生物平台」,來鑑定新型的多醣合成(酉每)以及用來生產客製化的複雜醣分子結構,不僅開啟多醣新藥研發的無限潛能,此研究近期也登上國際頂尖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謝尚逸副教授指出,他們的研究團隊花了四年時間開發了第一個「多醣合成生物平台」,這個平台可以快速鑑定不同種類細菌的多醣合成(酉每)。他們首次揭示了新型多醣合成(酉每)的存在,並成功合成了細菌獨有的(1,3; 1,4)-β-D-葡聚醣分子結構,此發現對於新型抗生素和疫苗的開發具有重大意義。

謝尚逸副教授舉例,近日他的研究團隊利用此平台又發現了4種全新的多醣合成(酉每),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為多醣合成(酉每)大多是膜蛋白,功能鑑定很不容易。對科學家而言,透過此平台可以快速找到不同類型細菌的多醣合成(酉每),有望為細菌感染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新的多醣合成(酉每)之發現,還可以作為小分子化合物的標靶,用來阻斷細菌細胞壁多醣的合成,開發新型抗生素。

過去多醣合成法的主流方式有兩種,一是中研院院士翁啟惠的 「一鍋式酵素合成法」,二是德國科學家Peter Seeberger教授的「固相多醣合成法」。謝尚逸副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出的「多醣合成生物平台」,成功開發出第三種多醣合成的方法,利用酵母當作多醣合成的細胞工廠,大幅縮短合成時間,這對於量產多醣次單位疫苗具有重要意義,為疫苗和多醣藥物開發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醣分子做為次單位疫苗的研究,包括應用於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用來保護人類對抗肺炎、敗血症等細菌感染的疾病。此項研究成果的發表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有望應用於未來幫助人類對抗細菌感染,並為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圖說:北醫大藥學院謝尚逸副教授(中)研究團隊成員:左一瑞典籍博士生Rebecka Karmakar Saldivar(第三作者);右一高睦融博士(文章第二作者)。

--------

相關新聞報導:

北醫大研究發現新型「多醣合成脢」可研發抗菌疫苗
躋列翁啟惠一鍋合成法!北醫新多醣合成量產法 疫苗、藥物開發關鍵

 

 

 

 


回到頂端